門診中常常有婦女朋友因「好朋友」來時疼痛難忍,請生理假前來就診。或是因反覆性的痛經,習慣性的婦女在每次經期之前,即如臨大敵,情緒低落地開始猛吃「普拿疼」止痛。痛經是有月經的女性最常見的婦科問題。在一般有正常排卵月經週期的女性當中約有10%的女性每個月中會有一至三天,會因痛經而導致無法工作或上課。

    痛經大致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,原發性痛經多見於年輕未生育過的女子,腹痛經常發生於月經前 一兩 天或當天,在經血流暢後,疼痛會逐漸消失。病因可能是內分泌失調、子宮發育不良,子宮頸狹窄、子宮位置過度前傾或後屈等;續發性痛經多見於已生育過的婦女或是中年婦女,原因多為骨盆腔器質性病變所引起,如子宮內膜異位,骨盆腔炎症、子宮肌瘤等。

就中醫而言,痛經主要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,同時可以針灸處理,「三陰交」為必針之穴,還可以針肝經的「太衝」、脾經的「血海」及腎經的「太溪」。如果經痛劇烈引起腰部酸痛,可在背部灸「腎俞」及「命門」或「八骨蓼穴」。中醫治療痛經,行經期的治療原則不外乎溫而通之、或行而通之,或補而通之,總而言之,就是以氣血通調為目的。至於緩解期,則要辨別個人體質,審因論治為主。大致上中醫將痛經病患區分為四種體質:

1、氣滯血瘀型: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、血色紫黑成塊、血量少、經血排出不暢;胸肋部脹痛、兩乳脹痛;舌質紫黯有瘀斑;脈沈或沈濇。中醫治則為理氣活血、化瘀止痛。處方金鈴子散加味。

2、寒濕凝滯型:經前或行經時小腹抽痛,小腹涼且覺得沈重感,按之更痛;若用熱敷則痛減;月經量少、顏色不鮮、經血成塊或如黑豆汁;舌邊紫、牙齦紫暗色、舌苔白膩;脈沈緊或緩。中醫治則為祛寒逐濕、芳香化濁。處方溫經佩蘭飲。

3、肝腎虧損型:月經量少、血色淡、經後小腹隱痛、腰部酸痛;舌質淡紅、苔薄白;脈沈細。中醫治則為養肝滋腎。處方六味地黃丸湯加減。

4、氣血兩虛型:經前或經後小腹隱痛,按則痛減;臉色蒼白、話聲低微;經血顏色淡、量少而質清;舌質淡、苔薄白、脈虛細。中醫治則為益氣補血。處方歸耆通經湯。

    至於個人自我保健部分,經前與經來之時,飲食方面的原則「宜溫熱、忌寒涼」、宜多食用補虛益氣溫通之食物、諸如:大棗、桂圓、紅豆或是紅糖薑湯、麻油老薑煎蛋可以益氣養血,散寒活血;玫瑰花、月季花能理氣解鬱。同時需避免酸澀收斂、寒性的蔬菜,諸如:冰冷食物、薺菜、莧菜、海帶、黃瓜、絲瓜、冬瓜、茄子、竹筍、蓮藕,以及多種水果,如石榴、青梅、楊梅、楊桃、芒果、杏子、李子、檸檬、橘子、橄欖、桑椹等月經前後應少食。另外,平時可規則的做些較溫和的運動,以增加身體下腹腔血液循環與代謝。

    除了專業的治療外,平時要注意保養,減少咖啡攝取、不抽煙、多運動、規律正常的飲食、足夠的睡眠、減少鹽分攝取;最重要的是積極減少自己內在和外在的壓力,這樣每位婦女都能享受無疼無痛的每一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王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